技術前沿
一、輻射無處不在,無需談輻色變
三、射線照射對人體的作用
有害的(主要為大劑量照射)
大劑量照射時,人體主要有三種生化指標可能會發生變化:白血球、血小板、染色體。因此,可能會發生癌變、血液病、遺傳疾病、胚胎畸形等病變。
有益的(主要為小劑量照射)
許多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研究發現,小劑量輻射照射不僅未發現有害效應(在正常天然本底范圍內即2.4mSv/年),反而有可能對人體有益,包括:
(1)人類生存條件之一,天然輻射刺激細胞功能,使機體自然防御適應功能提高;
(2)少量輻射可增加免疫系統白細胞數量,提高機體免疫力;
(3)抑瘤效應: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等。
此外,人體對放射性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當單位時間內受輻照總量超過一定程度時,就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傷;反之,人體細胞可以自我修復輕微放射性帶來的損傷結果。
輻射本身的危險性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們對輻射的恐懼。
四、我國相關規定和標準
1、生態環境部與衛計委于2017年12月5日發布新版《射線裝置分類》,明確將人體安全檢查用X射線裝置列入防護要求較低的三類射線裝置。
2、2018年11月19日人體安全檢查設備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即GB15208.4-2018《微劑量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第4部分:人體安全檢查設備》,明確指出:
進行一次一般模式檢查所致被檢對象位置的周圍劑量當量或個人劑量當量不超過0.5μSv;
進行一次特檢模式檢查所致被檢對象位置的周圍劑量當量或個人劑量當量不超過5μSv。